曾作精神病人宿舍 半山愛德華風格紅磚樓納活化計劃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11/25 17:57

最後更新: 2016/11/25 17:57

分享:

分享:

(經濟日報記者譚德潤攝)

發展局昨公布「第五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」,計劃中4個均於1900年代建成的歷史建築,包括中環半山舊域多利軍營羅拔時樓、粉嶺聯和市場、前流浮山警署,以及屯門前哥頓軍營。

(經濟日報記者譚德潤攝)

四個歷史建築中,以位於中環堅尼地道的舊域多利軍營羅拔時樓年代最久遠,建於1900年代初,本屬已婚軍人宿舍,總樓面面積達737平方米,於二次世界大戰以准將G.P Roberts命名。

樓高三層的大樓於2009年被古諮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,向北的紅磚外牆屬愛德華時代古典復興風格,有金屬防爬釘,及配有模製飛簷及凸出木窗,部分窗戶更為扇形拱頂設計。

大樓向北的紅磚外牆屬愛德華時代古典復興風格。(經濟日報記者譚德潤攝)

大樓每層設有開放式遊廊,護欄則是白色甕狀欄杆柱,每層約有3至4間房,每間房約有100尺,另有側門通往共用的洗手間和廚房。現時仍保留半玻璃木房門及麻石門檻,每道門均有擋縫線以擋風雨,門上眉窗更有通風之用。

大樓現仍保留半玻璃木房門,每道門均有擋縫線以擋風雨,門上眉窗更可通風。(經濟日報記者譚德潤攝)

大樓每層設有開放式遊廊,每層約有3至4間房。(經濟日報記者譚德潤攝)

羅拔時樓於1986年至2013年期間用作精神病康復者宿舍,欄杆上加裝有鐵網,部分房間重新間隔,並遺下不少精神病康復者宿舍的使用痕跡。大樓現時已丟空,由政府產業署管理,惟其牆身剝落嚴重,地板亦因潮濕而爆裂。

(經濟日報記者譚德潤攝)

古蹟辦總文物經理譚士偉直言,保育羅拔時樓最困難之處,在於日後更改用途時,或需安裝冷氣及加建洗手間等,但相信不會是大改動,亦會與申請者協商,將對大樓的衝擊減至最少。

譚補充,由於外牆由紅磚砌成,保存成本不便宜,需有人打理才不會「生青苔」,需視乎申請者用作何用途,才可估計修復成本,「如有合適申請者通過,政府會全數負責基本建設費。」

他認為,羅拔時樓交通稍為不便,但位於中環地段,相信有一定吸引力。

羅拔時樓開放式遊廊的護欄有白色甕狀欄杆柱。(經濟日報記者譚德潤攝)